上個月家人購入電子書閱讀器,在幫忙跑腿過程中我也接觸了這類產品的相關資訊。家人相中的是 HyRead Gaze Note Plus,屬於開放式系統,特色在於與台灣各地圖書館的整合。而我多半喜歡看圖書館尚未收錄的新書,也懶得排隊預約,因此做了完全相反的選擇,購入封閉式的 Kobo Libra 2。
封閉式系統的取捨是犧牲彈性以換得較好的系統效能。對於 “閱讀” 這個單一目標,Kobo 在翻頁速度、殘影、對比、前光等方面的調校做得非常好。做為手持裝置,側邊具有弧度的的按鍵區域手感也極佳。帶珍珠光澤的機體無敵美,對於通常是白色的書頁部份有視覺延伸效果。
與一般手機/平板不同,電子書閱讀器的螢幕非常不耐壓,無法像手機那樣貼個鋼化玻璃就扔進包包裡。為了能將 Libra 2 帶出門,我另外買了 archgon PK-11K1 保護套。這個保護殼原本是用來裝外接式光碟機的,但它的尺寸放 Libra 2 恰到好處。當然 Libra 2 比外接光碟機薄得多,裡面的鬆緊帶可以讓它不亂跑,多出的空間還能作為受壓時的緩衝。
尺寸簡直完美。
網路上的討論區流傳著一個說法:電子書閱讀器會自我繁殖。這是真的,原因並不搞笑。書籍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內容:純文字如小說散文等,以 EPUB 流動版型發佈的話,7 吋以下的機種就可以應付;漫畫在 8 吋以上的機種閱讀比較不會有壓力,而固定版型 EPUB 和 PDF(常見於雜誌、論文等)最好能用到 10 吋以上。黑白機種聽起來單調,然而不使用前光的情況下它的顯示效果最好;彩色機種價格高上一截,勝在能正常呈現有色圖表,支援不同顏色畫線/筆記對許多人來說也很關鍵。至於不同廠家背後的書城又是另一個層面的考慮項目,排列組合之下最後自然會出現多個結果。幸好我沒有這麼多不同的需求,Libra 2 只(?)繁殖出了 Kobo Elipsa 2E。
網路上的討論區流傳著一個說法:電子書閱讀器會自我繁殖。這是真的,原因並不搞笑。書籍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內容:純文字如小說散文等,以 EPUB 流動版型發佈的話,7 吋以下的機種就可以應付;漫畫在 8 吋以上的機種閱讀比較不會有壓力,而固定版型 EPUB 和 PDF(常見於雜誌、論文等)最好能用到 10 吋以上。黑白機種聽起來單調,然而不使用前光的情況下它的顯示效果最好;彩色機種價格高上一截,勝在能正常呈現有色圖表,支援不同顏色畫線/筆記對許多人來說也很關鍵。至於不同廠家背後的書城又是另一個層面的考慮項目,排列組合之下最後自然會出現多個結果。幸好我沒有這麼多不同的需求,Libra 2 只(?)繁殖出了 Kobo Elipsa 2E。
10.3 吋的大小和重量都不適合單手使用,因此側邊的弧度和按鍵取消了並沒有影響。Elipsa 支援觸控筆,全平面的設計對書寫更為友善。與 Libra 2 相比 Elipsa 還少了防水性能,考量到平常根本不想把它帶出門,其實也無所謂。
對我來說,使用電子閱讀器解決的最大痛點是「空間」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因為顧慮到買了書之後就會一直佔住家裡的一個位子(我會想要翻查舊書,賣掉不太是個選項),造成買書之前都要猶豫再三,最後經常就忍痛不買了。這個情形對於全套的漫畫尤其明顯。有了電子閱讀器之後,書冊想買就買。而且閱讀的時候可以先挪個舒服的姿勢,開機挑一本開始讀。看到一個段落想換換內容完全免起身,直接切到另一本適合心情的書繼續讀下去,不需要先扛一疊書堆在旁邊,愜意度大加分。
在陸續購入新書的同時,我也將手中的藏書逐步換成電子書,只留下一些作者親筆簽名的珍藏版本,以及沒得換購的絕版書,實現(偽)斷捨離。花錢買到清空的書櫃更不怕地震,十分划算。
對我來說,使用電子閱讀器解決的最大痛點是「空間」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因為顧慮到買了書之後就會一直佔住家裡的一個位子(我會想要翻查舊書,賣掉不太是個選項),造成買書之前都要猶豫再三,最後經常就忍痛不買了。這個情形對於全套的漫畫尤其明顯。有了電子閱讀器之後,書冊想買就買。而且閱讀的時候可以先挪個舒服的姿勢,開機挑一本開始讀。看到一個段落想換換內容完全免起身,直接切到另一本適合心情的書繼續讀下去,不需要先扛一疊書堆在旁邊,愜意度大加分。
在陸續購入新書的同時,我也將手中的藏書逐步換成電子書,只留下一些作者親筆簽名的珍藏版本,以及沒得換購的絕版書,實現(偽)斷捨離。花錢買到清空的書櫃